◎圖書簡介◎
西方藝術、學界大致認為:「表現」為〈筆記〉的中心思想,而本書主要旨趣之一,則進一步探詢:「馬諦斯要表現什麼(what)?」,以及「為何 (why) 如此表現?」
本書論證不同於歷來西方學者的三個主要論點:
第一:不同於許多學者認為〈筆記〉「缺乏明確的結構」,筆者指出:文本第六段即反覆論說一個明確的結構「思想與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本書並將該文的主旨由目前所普遍認為的:「表現」,追根究底至表現的本源:「真誠」── 真誠其中,表現其外,此乃其思想之真正核心,且明白強調於文本的結論中。
第三:本書也將馬諦斯藝術思想的根源,由普遍認知的十九世紀學院教育和二十世紀的現代思潮,往前探究至文藝復興的達文西,甚至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
這是一本探討藝術之感動與哲學之驚奇相互關係的書。筆者希望做到立論嚴謹,如同科學辦案;內容豐富有趣,好像探險尋寶。
本書討論野獸主義藝術家馬諦斯於一九○八年的文章:〈一個畫家的筆記〉(’Notes d’un peintre‘ 簡稱〈筆記〉,如附錄) , 美國現代美術館前館長巴爾(Alfred Barr)稱讚它:「二十世紀最有名的藝術家畫論 。」事實上,該文除了有名,還頗有助於增進人們對藝術兼具深度與廣度的了解。西方藝術、學界大致認為:「表現」為〈筆記〉的中心思想,而本書主要旨趣之一,則進一步探詢:「馬諦斯要表現什麼(what)?」、「為何 (why) 如此表現?」
〈筆記〉發表後,隔年即被翻譯為俄文與德文,英文版則遲至一九三一美國現代美術館為馬諦斯舉辦回顧展時才出現。國內熟悉馬諦斯畫風雖然可以溯自日據時代;但較早的中譯則推一九六七劉文潭教授的翻譯 ;後來坊間另有其它不同譯本,可見國內對於〈筆記〉不致於太陌生。
也許,有人會問:研讀這篇逾百年前的文章,所為何來?要之,該文所關注的藝術與哲學之核心問題,自古以來,並未隨著時代、國籍或個人而失卻重要性。況且,欲了解現代藝術,不能不了解野獸主義;欲了解野獸主義,必須了解馬諦斯;而馬諦斯辭世已逾六十年,世人對他的了解仍感不足;即使專家學者如班傑明教授(Roger Benjamin)也直稱他為「當代最抽象的畫家」,如此一來,筆者便嘗試開闢一個詮釋其基本思想的新途徑。
事實上,該文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即是行文看似信筆寫成,不著痕跡;實則結構分明,外弛內斂。讀者於品讀時自可感覺如身處馬諦斯的畫室、或巴黎羅浮宮、或大自然裡,聽他忽而旁徵博引,娓娓道來;忽而古往今來,高談闊論。他一會兒對古代雕刻品首論足,轉身又就現代繪畫詳加剖析。他引導讀者由「虛擬實境」到「身歷其境」,讓人渾然自如於藝術與哲學的忘我境域中。
在這場大師的現身説法,為使讀者達到最豐碩的收穫,本書即將其中不為「後現代」人所熟知的作品舉例、哲學術語、相關藝術家和思想家的背景,加以蒐整探究,俾使讀者們能隨文神遊,依序由本書各章進程,逐步深入其思想的核心,並分享藝術與哲學的奧秘。感謝〈筆記〉的精心指點,筆者深受啟發,後來方得以進一步探究馬諦斯所心儀的幾位前輩藝術家與哲學家,以致於綜合探究西方現代繪畫由塞尚至杜象(1889-2020)的柏格森質素等議題,開拓後續研究視野 ,這也是筆者二十年後出版修訂版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