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目的不在於探討陳述義大利歌劇和中國戲曲的歷史發展及其藝術特點,而是從比較的角度挖掘雙方從形成、演變的過程中,針對此一藝術型態的源流、本質、現象、組成要素等各方面所產生的共通性,進行比對與佐證。比較的焦點則為巴洛克晚期的義大利正歌劇與中國京劇,除了嘗試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證明雙方有極多的共同點及高度的相似性之外,也就共通性中指出彼此之間細微的差異。
宮筱筠,德國海德堡大學音樂學博士。德國圖賓根大學音樂學碩士。現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教學及研究領域包括西洋音樂史、德文藝術歌曲、台灣新音樂、歌劇等,近年對跨領域研究也十分感興趣。著有專書《卡爾呂弗的歌德藝術歌曲:與舒伯特及柏林歌曲學派的比較音樂分析》、《從現代到傳統。江文也和他的音樂創作》以及許多期刊論文及研討會論文發表。
Table of Content
自序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研究提問、研究中遭遇之困難及解決途徑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三節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概觀:起源與背景比較
第一節 文人學者與小團體
第二節 商業、流動劇團、劇場與歡樂
第三章 發展中的現象比較
第一節 歌者共創 vs. 歌者至上
一、閹伶 vs. 乾旦
二、噤聲的婦女 vs. 禁錮的婦女
三、人工的聲音 vs. 造作的聲音
四、強大絕美的高音:天使意指 vs. 拔尖響亮的高音:陰性意蘊
五、情色標的 vs. 自由男風
第二節 藝術家比較:Farinelli(法里內利)vs. 梅蘭芳
一、身世背景與家學淵源
二、學藝經過
三、淬煉精進至功成名就
第三節 明星崇拜文化:宮廷寵兒 vs. 捧角
第四章 藝術形式及要素比較
第一節 劇本
一、有限的劇目 vs. 聽熟戲
二、歷史的神話 vs. 歷史的戲劇化
第二節 音樂
一、詠歎調 vs. 唱段
二、情感表現 vs. 情感結合
三、形式的風格化 vs. 形式的程式化
四、新瓶裝舊酒 vs. 老戲新唱
第五章 音樂分析比較
第一節 即興裝飾 vs. 流派藝術
第二節 作品分析比較
一、詠歎調〈夜鶯〉與〈我如那動盪的船舶〉
二、唱段〈崇老伯他說是冤枉能辯〉與〈未開言思往事心中惆悵〉
三、小結
結論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