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論針對獨立策展發生於60年代至今的轉變進行主體性的思考,並觀察雙年展發展過程的特定案例的文化政治 邏輯,試圖發展當代策展的「必要之惡」的美學實踐。在脫離宗教及醫療體系的策展-照料」在當代表演性、藝術性、及批判性策展的樣態,是一種在傳統策展人與 藝術家角色所重疊的灰色地帶形成的差異性實踐,發展於「之間(in- between)」地帶而進行展演的創作。在如此概念,反映在展演空間的部署往往反應了空間本身的自明性及歷史主義書寫的意義生產,將展演空間的語義化; 另一方面,策展的論述空間(discursive space)脫離藝術評論的框架,成為一種在藝術與寫作的宣告性的論述,這種方式類似于精神分析師的角色,在一個「主體應知(subject- supposed-to-know )」的脈絡下聯系著作品-展演-策展之間的關係。第二部分則進入對于雙年展體系的思考, 經由系譜及普查的方式觀察其生產路徑,發現其癥候及其不滿。經此,「自我反觀(self-reflexivity)」思考策展作主體論證,是一個開放象徵 性行動與積極意義。從這,我們看到一個隱含當代藝術之美學政治企圖,將藝術置放在文化物邏輯之外,是一個去中性的展演實踐,逾越展演主題所進行的文化行動。
Jadual kandungan
序
目錄
第一章 主題與主體
前言
主題與主體
策展的起源意義
表演性策展
策展人作為藝術家, 或藝術家作為策展人
愉悅的作品及工作的逾越
展演空間化
論述與展演實踐
第二章 雙年展作為當代展演
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
第12屆文件展
第10屆伊斯坦堡雙年展
第1屆雅典雙年展
第9屆里昂雙年展
第5屆台北雙年展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雙年展作為批判機制的可能
當代藝術的生產路徑
第三章 去中性展演
交換與生產狀態:當藝術成為社會關係
逾越展演:把手弄髒
附錄一、52屆威尼斯雙年展《非域之境》策展論述
附錄二、從作品到研究
參考文獻
一)藝術與全球化
二)藝術理論、評論與文化研究
三)雙年展研究、評論
四)博物館學、展覽學
五)策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