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為政不得獲罪於大戶」。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初期,為安撫人心,對前朝有功名人士及有財力人士刻意籠絡。本輯中,好幾位有錢人,在日清戰爭時,到中國避難,觀望之後再返回台灣的例子。楊氏資料庫5882筆簡傳;列有前清秀才298名,監生16名,貢生39名。四品頂戴5名,五品40名,六品13名。三個進士家庭。
日本殖民統治方式,基本上效法英國在香港印度的殖民統治手段;即努力維持傳統的社會階層(Social Stratification)格局,再以精英教育窄門,控制個人更換其社會階層屬性通道(Social Mobility),保持社會穩定。同時以精英教育同化權貴家庭子女,作為社會典範。
本輯特從「楊建成:日治時期台灣人士紳資料庫」,5882筆簡傳中,凡是在「資產欄」顯示財產超過萬元富豪士紳,分成「百萬富豪」及「萬元大戶」兩個章節,再以姓氏序,排列成書。共得691筆簡傳。
楊氏資料庫採用之十六本士紳傳記,出版年次不同,記載方式不同,難從文字上分辨各富豪財力大小。或有一些真正富貴人家,故意埋名沒姓,不願顯露其財富。因此,本輯中顯示各士紳財力狀況,祇是忠實原資料記載,作為讀者參考,各富豪究竟擁有多少錢財,則請讀者自行判斷。惟一可肯定的,本輯收錄之簡傳之士紳,皆係當年權貴人家。
政治學列舉出,一個政權對某地方,有效統治的要件有四:
1. 深入基層(Penetration)
2. 組織民眾(Organization)
3. 動員民眾(Mobilization)
4. 民眾參與(Participation)
從這691份簡傳中,可以觀察,日本殖民政府在領台20年(1895﹣1915年)之後,對台灣社會治理的情況;日治當局如何深入基層,用何種形態組織民眾,又怎樣動員民眾,又提供那些管道供民眾參與政治活動。
從「經歴」欄目中,可觀察到當時台灣進出口華洋百貨,茶葉製糖樟腦業的興旺。輕軌火車及公共汽車的營運,清涼飲料普及化。土地出租,米穀糴糶不再是主要致富聚財的生意。
教育是社會向前發展的指標。從各簡傳個人「學歴」欄目中,可體會當政者如何普及日文教育。在「家庭」欄中,可了解富貴人家,怎樣鼓勵子女,接受完整日式教育及專業訓練,在社會中出人頭地。
在「特殊事蹟」欄目中,這是權貴士紳,因立了那種功績,受到日本殖民政府的獎賞和表揚。同時,此欄目記載該士紳在前清時官級及功勞。可以領略到日本為殖民統治和經營台灣,所下的細緻功夫。
本簡傳匯編各輯,是資料匯編,主要目的是:讓讀者能夠方便檢閱原始史料,也提供台灣史研究者,一些線索或靈感,探索台灣社會的「現在,過去及將來」。
Cuprins
卷首語
編輯緣起
編輯凡例
富豪士紳總名錄
目錄
第一章 百萬巨富
第二章 萬元大戶
參考書目及內容簡介
南國之人士
人文薈萃
台灣列紳傳
評論臺灣之官民
臺灣の事業界と人物
臺灣人物評
臺灣統治と其功勞者
自治制度改正十週年紀念人物史
臺灣經濟界の動きと人物
臺灣官紳年鑑
南進日本第一線に起つ新臺灣之人物
臺灣紳士名鑑
臺灣人士鑑(臺灣新民報)
新竹州の情勢と人物
新臺灣を支配する人物と産業史
臺灣人士鑑(新南新聞)
「日治時期」VS「日據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