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專論當代中國哲學家勞思光先生 (1927-2012) 的哲學思想,尤其著重於勞先生後期哲學的發展與規模。
勞思光先生以《中國哲學史》名家,然而《中國哲學史》卻只是他一生哲學關懷──為危機中的哲學及文化尋找突破困局之道──的預備工作。《中國哲學史》之後,也就是1980年代起,勞先生在三十年間逐步發展、修正他的哲學思想,主要是:(1) 建立一種基於開放思維之哲學概念的文化哲學;(2) 為二十世紀「哲學之終結」問題把脈,提出「非絕對主義的新基礎主義」,以顯示哲學思維應有的新取向;與此同時,他也發表了關於 (3) 中國文化之路向,與 (4) 中國哲學之未來的大量論著。
本書基於同情的理解,全面討論了前述勞思光哲學的各個領域,並兼顧勞先生前、後期思想的演變。書中〈情意我與心靈境界〉一篇藉詩作探索勞思光先生的生命情調,頗見異趣。
Mục lục
百劫初心喜不磨(代序)
中國近代史的文化詮釋
一、香港:歷史的轉捩
二、西潮下:中國的反應及其演變
三、文化變形理論的再反省
四、對中國文化路向的建議
情意我與心靈境界
一、前言
二、從哲學生命到自我境界
三、情意我的內涵
四、論「孤」的心靈境界
五、結語
附:勞思光先生詩作、論文年代對照表(己未至庚午)
理性意志之設準
一、本文宗旨
二、人文世界之必要:文化「解放意識」之批判
三、文化「建設意識」的歧出:「宗教」之批判
四、自由意志:本性及其限制 101
五、理性意志的工夫論:中國哲學的特性與儒學精神的特色
六、「新基礎主義」的啟發:「理性意志之設準」芻議
勞思光哲學:一個綜覽
一、師法「基源問題研究法」
二、勞思光哲學之基源問題與理論結構的內在邏輯
三、勞思光哲學的發展線索:「三期劃分說」的商榷
四、勞思光後期哲學舉要
附錄
一、勞思光:面對世界的中國哲學家
二、勞思光先生簡歷
三、勞思光先生著作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