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中西醫整合的手冊,適合中醫針傷科及家庭科醫師使用。
※本書特點※
肌筋膜激痛點,結合經穴及天應穴,中西合用。
以圖表標示解剖,痛因,症狀,穴位,及推拿姿勢。
以乾針(DRY NEEDLING)或水針(再生療法),治療疼痛,穴位精簡。
有效的簡單復健圖解手法,也可以HOMECARE自己練習。
※作者自序※
筆者學習中西醫骨傷科時,臨床上,發現中醫的經穴,天應穴及經外奇穴與西醫的肌筋膜肌痛點,有很大的比率其實是相吻合的;但中西醫各別的關點立論,仍有差異。如同一棟房子,各自開了一扇門,卻看不到對方;筆者編修本書,提供給純西醫背景及純中醫背景的醫師,通往另一扇門的思考指引。
西醫以疼痛處肌肉肌筋膜走向,找出治療點,發病的是那條肌肉肌膜,就找出相應的激痛點,這個點不一定與病人訴苦的位置一樣,有時與中醫經穴吻合,有時也不在經脈上;這個治療點一般都是在同一肢節的近心端;它的學理原因清楚,治療效果明確。
中醫則以疼痛區為中心,在它附近分布的經脈穴位或疼痛點下針,或在遠端上病下治或左病右治,治之以循經取穴,或補母瀉子等等手法;對初學針灸者來說,方法理論相當複雜,在處理疼痛時,容易困惑。
有時這個病灶不一定在疼痛的經脈上,如果疏忽了它在近心端最重要的激痛點,以治療疼痛而言,療效則不如預期。
因此本書整理肌筋膜常見的激發點,比對該處的中醫穴位,這穴位在近代解剖位置往往與病灶肌肉走向是相符合的;以往我們學習針灸時,針灸古籍列出某穴可治此症,這穴位如果並不在疼痛部位的經脈上,不知其因,容易忽略它的功效;如果以肌筋膜走向看,就真相大白;本書以疼痛部位分類;相對於以肌肉分類的書目不同,可以讓針傷科醫師,及西學中醫師,有更簡單明確的方式.不會遺漏有用的治療點;也讓中西醫學相輔相成,更讓妾身不明,不被了解的天應穴,有了新境界。
本書提到的治療工具,有乾針及水針;水針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或PRP,刺激組織,即所謂再生療法(請參考其他學術論述);中醫目前無法使用水針;令人欣慰的是,使用乾針或傳統針灸仍然有效;重點在於是否找到正確點(TP)及有效的技巧(產生局部抽搐反應) 。
希望本書能幫助中醫臨床醫師及推拿師,透過肌筋膜激發點,了解天應穴的來龍去脈,在治療病人時,可以得到更高的效果,融會貫通,讓中醫針傷知識與時俱進。
สารบัญ
圖書簡介
作者簡介
感謝本院三位美女同仁 淑怡、瑞君、惠喻 協助演出
作者自序
目錄
天應穴(激痛點TRIGGER POINT)形成的原因及特性
頭痛
前額區痛
頭頂區痛
後枕區痛
偏頭痛
後頸區痛
耳顳顎區痛
前胸區痛
側胸區痛
肩臂指痛
旋轉肌袖
上臂區痛
手肘區
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
肱骨內上髁炎(高爾夫球肘)
手腕區
手部
掌心
手指掌腹部
拇指部
手指部
腹部
背部痛
大腿部
膝部
小腿部
腳踝
足部
圖片參考書目